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 » 正文

“桃花源记”中的“处处志之”辨析

152023-10-02 03:24:37

这几天忙着帮孩子录入七、八年级的作文,顺带帮她点评了一下,提醒她一些注意事项。孩子状物写景作文写得还好,但叙事作文往往因为没有点题而写得很不好。提醒她改,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却怎么也改不出来,甚是无奈。回头继续帮孩子整理课内文言散文。“桃花源记”已经费时良多,今日可以交卷了。这篇文章不长,倘若概而言之

标签: sdf

这几天忙着帮孩子录入七、八年级的作文,顺带帮她点评了一下,提醒她一些注意事项。孩子状物写景作文写得还好,但叙事作文往往因为没有点题而写得很不好。提醒她改,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却怎么也改不出来,甚是无奈。

回头继续帮孩子整理课内文言散文。“桃花源记”已经费时良多,今日可以交卷了。

这篇文章不长,倘若概而言之,读起来会很快,也并没有太多难懂的地方。只是,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陶渊明的文章实在是不简单,可供体悟到地方很多。

比如“处处志之”一句。课本注“处处”为“到处”,“志”为“作标记”,“之”,补充音节,无义。但是,细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后人读书,是不是太过草率了呢?

首先,如果解为“到处作标记”,到底是怎么作法呢?文章说渔人“得其船”,自然是划船行于小河中。他要作记号,每次作,每次必须靠岸,又不是走陆路,可随手为之。因此,“处处”解为“到处”就可能有问题。

其次,“志”解为“作标记”似乎也不妥。要知道,渔人在行船,必须拿稳行船的船篙,须臾不得放手,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如同我们开车不能放开方向盘一样。那渔人该怎么“作标记”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停船上岸。既然是停船上岸,那就肯定是偶一为之了,绝不可能“到处作标记”,也不太可能真的“作标记”。

他是来捕鱼的,船上有多少东西是可以用来“作标记”的呢?

那么,“处处”应该怎么解呢?

我们知道,“处”读作chù音时,表示方位。可是,在古诗词中,“处”还可以表示时间,译为“时”。

比如,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何处”即“何时”。

比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年春好处”说的是“一年春好时”。

比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处”就是“登高时”。

比如,牛希济《生查zhā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处处怜”即“时时怜”。

比如,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断肠处”即为“断肠时”。

综上可知,“处处志之”的“处处”也许可以译作“时时”。

再说“志”字。查字典可知,“志”可作“记在心里”解。“处处志”就是“时时记在心里”。那渔人到底把什么“时时记在心里”呢?

这就涉及到“之”字了。

我认为此处的“之”字是介代兼词,即“于之”。而“之”字,应该是“标志性的景物”。“于之”合译就是“把标志性的景物”。

这样,“处处志之”就可以解为“(渔人)时时把(沿途的)标志性景物记在心里”。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一个渔夫,手持竹蒿站在船上,眼睛眨也不眨地在小河两岸四处打量,时时遇到不同的景物。一旦觉得某处景物很特别,就牢牢记在心里,以备回去报告官府,带人一同前来。他心里想,一旦成功找到那个地方,也许能拿到官府的一笔赏金呢。

只是,渊明写文章,本为写其心中之理想,焉能让渔人如此容易就找到呢?

以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本站网管,谢谢。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