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观点 » 正文

人生真的“处处”是修行么?

152023-10-02 02:46:16

【提醒】本文 4400字,阅读需要 11 分钟。人安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一些平时不注意的事。我喜欢写作,闲下来,就会琢磨一些词语,看看某些词用起来是否够严谨。例如我写过一本书,《人生处处是修行》,“处处”就是到处、每一时刻。把书名翻译过来: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各种情况,都可以用来修行。这么看来,“处处”

标签: sdf

【提醒】本文 4400字,阅读需要 11 分钟。

人安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一些平时不注意的事。我喜欢写作,闲下来,就会琢磨一些词语,看看某些词用起来是否够严谨。例如我写过一本书,《人生处处是修行》,“处处”就是到处、每一时刻。把书名翻译过来: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各种情况,都可以用来修行。

这么看来,“处处”这个词,是不是不太妥当,过于绝对了?我开始找反例,试图证明这个词用不当。

走路的时候可以修行么?可以啊,把觉知放到脚上,一步一步,知道自己在行走。

睡觉的时候可以修行么?可以啊!睡觉的过程,做梦的过程,其实和死亡过程很类似。

吃饭的时候可以修行么?可以啊!不只是吃饭时可以修行,呃~ 吃屎时都能修行

发火的时候可以修行么?可以啊!在嗔恨中修行

吵架的时候可以修行么?可以啊!不只是吵架时可以修行,劝架时也能修行。

......

我想了很久,好像找不出反例来证明“处处”这个词不妥。

有时也是有些沮丧的,书也出了,文章也写了,甚至我还给一些必经之路的志愿者上过课,专门讲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讲人生处处是修行,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根本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我想应该是我的问题,我需要提升自己的水平,要深入浅出讲得更通俗易懂,我要更有耐心,要掰开了揉碎了解释。经过几次这种自我说服调整后,我终于又愿意继续写下去了。

1

好,那就继续。用一个实际发生的例子,来看看人生处处如何修行。

儿子九岁,因为自己把豆浆弄撒到作业上了,很不开心。

我过去默默擦干净桌子,吹干作业。见他还在生气抱怨,说了他几句。他气得把尺子折成两半!我一下子怒火上来,揪了他的耳朵。看他生气的样子好像连老妈也想打一样。

准备睡觉呀,女儿睡前想吃饭,我让她自己热一下,她哼哼唧唧懒得去。唉,丝毫不心疼妈妈劳累了一天!

我打坐时候想,自己的生命都被儿女,被家务消耗殆尽了,可是孩子们还不领情不懂事,自己的付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益他人,发光发热?自己被套在用亲情编织的世俗的牢笼里动弹不得,美好的年华一天天流失而自己就这样一天天老去,悲哉!

无比地羡慕出家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这是必经之路一名宣讲员同学提交的一段记录。这个场景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很平常且真实的生活记录。

整体上看,这个妈妈做得算不错。儿子自己撒豆浆到作业上,妈妈没有呵斥指责,主动去收拾,只是后来儿子的反应,让她忍不住发火了;女儿懒得自己热饭,妈妈也没说她,只是自己默默叹息;妈妈还想着要利益他人发光发热,还意识到自己这么虚耗人生很没意义。这个妈妈的状态,比一般人都要强一点。

2

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不一样的结论。从一个真正修行人眼里,这个故事就变了模样。

儿子九岁,因为自己把豆浆弄撒到作业上了,很不开心。

小孩子把豆浆撒到作业上了,就会不开心。人的不开心是怎么来的?因为外界,还是因为自己?因为会带来麻烦,还是害怕被责骂?只是这一个现象,或许值得心理学家研究很长时间。而对一个修行者来说,也会立刻发现这个小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无论处于什么原因,小孩已经处于某个情绪模式之中了。

情绪模式,也是一个人的“习气”。习气只是一个统称,反映到日常行为之中,就是被“习气”控制。如果我们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情绪模式,就能化解这个模式,克服“习气”,也就是降伏自心了。看见即解脱。我们若发现了小孩子的情绪模式,同样可以引导他去看见这种模式。这里就先不多谈了。

我过去默默擦干净桌子,吹干作业。见他还在生气抱怨,说了他几句。他气得把尺子折成两半!我一下子怒火上来,揪了他的耳朵。看他生气的样子好像连老妈也想打一样。

这一段是母子情绪的大爆发,也是很多人正常的反应。我失望的是,妈妈上过“生活中修行”的课程,道理明白了很多,但此时没有任何意识“提起觉察”,更没有看到小孩子的反应模式,不只是没有消除孩子的情绪,还火上浇油。

“见他还在生气抱怨,说了他几句。

我可以确定,这个妈妈一定不是简简单单说了几句,而是厉声训诫或责骂。人们总会把自己的过失轻描淡写,之后又真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人们在吵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只是说了几句,你这么凶干嘛?”实际上,说这话的人已经选择性遗忘了自己刚说话时刻薄嘲讽的语气,也不记得刚讲的那些难听且伤人的话,而且自己还觉得很委屈:“至于吗?我就说了两句,他就这么吼我!”又扯远了,接着分析。

孩子气得把尺子折成两半。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生气?这正验证了我之前的猜测:妈妈一定是说得过分了。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选择了把尺子折成两半,用以发泄委屈和愤怒。此时的妈妈,还没意识到孩子的情绪问题,还没能提起“觉察”,而且让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选择揪孩子的耳朵!此时的妈妈,已经被情绪控制了。而此时的孩子能怎么办?才九岁,他也被情绪控制了,他想反抗,但无能为力,他只能恶狠狠地看着那个也被情绪控制的“妈妈”。

真可怜啊!可怜的孩子,可怜的妈妈!两个人此时都视对方为仇敌,而真正的仇敌控制了他们,他们却茫然不知!这种场景如果经常出现,妈妈和儿子的关系,估计不太好。等儿子再长大一点,一定非常叛逆,如果他以后有暴力倾向,或者有很强的报复心理,或者时常对父母恶语相向,我一点都不奇怪。而那时的妈妈,一定很无奈,会时不时感叹:“我以前对他那么好,他性格怎么会这个样子?一定是随他爸,他爸的遗传!”妈妈绝对不肯相信,自己儿子变成这样,很大程度是她自己造成的。

3

如果是个修行人,应该如何做?

首先,要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化解情绪,找出情绪背后可能的执着点:“我希望孩子能明事理,自己搞砸了不应该生气,妈妈帮忙了应该感谢。”这只是我自己推测的,每个人的情绪背后执著点可能都不一样。看见执着点,就容易破除情绪的控制。先假定执着点真是如此,自己很快就能想到:“他还只是个九岁的孩子啊,怎么能要求这么高!”能做到这个程度,情绪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只有当自己处于平静,才能处理别人的情绪。

其次,要看见孩子的情绪模式。每个父母,哪怕是愤怒中的父母,从内心都是希望孩子健康、优秀、聪明。有时发火,也是恨铁不成钢。但当孩子有情绪时,应该先安抚情绪。和处于情绪中的人讲道理,是最愚蠢的事。无论是大人小孩,都是如此。要解决问题,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回忆一些争吵的场景:“你总是这样不关心我!”“你从来不肯听话!”“你每次都这样狡辩!”等等,“总是”“从来”“每次”这种词语出现,那一定是情绪,而不是事实,此时千万不要和对方解释或争辩。“我怎么不关心你了,上次.....”一旦有人如此回应,接下来绝对是不止不休的争吵。此时应先安抚对方情绪,等情绪过后,再处理事情。

此时的妈妈,一错再错,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又没有觉察到儿子的情绪,更谈不上处理对方的情绪,最后还直接动手了。

第三,要警觉“我执”的出现。接着分析案例:

准备睡觉呀,女儿睡前想吃饭,我让她自己热一下,她哼哼唧唧懒得去。唉,丝毫不心疼妈妈劳累了一天!

此时的妈妈,依然没能提起觉察,她感觉到失望和悲伤,她觉得没人心疼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希望自己快乐。人一旦考虑自己的得失,痛苦就会出现。这个妈妈也不例外。此时的妈妈说话一定也不太温柔,因为刚和儿子闹过矛盾不久啊!如果她能提起觉察,好言跟女儿说,或许女儿会自己去热饭(女儿是姐姐,十多岁了)。如果她能提起觉察,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增进母女感情的机会,去热一下饭,真的就能把人累着?当然不会。此时的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些,因为她在乎自己:自己没有被人照顾。

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对自我的执着这些道理,妈妈一定懂。上课时我强调过很多次,但此时的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如果不能以事练心,不断实践练习,就算她听了佛陀亲自讲法,也不管用。一旦遇到情绪,依然会被情绪控制。

最后,再来看看这个妈妈的感想。

我打时候想,自己的生命都被儿女,被家务消耗殆尽了,可是孩子们还不领情不懂事,自己的付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么才能更好利益他人,发光发热?自己被套在用亲情编织的世俗的牢笼里动弹不得,美好的年华一天天流失而自己就这样一天天老去,悲哉!

此时的妈妈已经有些绝望了,她觉得孩子们不领情不懂事,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任何价值。看!她想的还是自己,所以会觉得痛苦。如果她此时不想自己的得失,而是思考: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或许她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接下来,妈妈想着怎么才能更好利益他人,发光发热。这很难得!这个社会,能有人生出一丝想要利他的善念,都很难。不过,很多人心想利益“他人”,只是想象中的他人,而并非某个具体的人。

这里我插播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北京朝阳某派出所办些手续,有个大妈过来咨询户口的事,工作人员是个穿警服的大姐,很不耐烦地回复说这事办不了,原地址没有把资料传过来。大妈问了几次,大姐烦了,说办不了就是办不了说了这多遍了......大妈也急了,说你们怎么能这样是那个派出所的人让我找到这里你们又推三阻四办不了......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结果自然是大妈灰溜溜地走了,民怎么能斗过官呢!

大妈走后,该我办手续了。那个警服大姐还在大声抱怨,什么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这么不讲理的人都有听不懂话还是怎么着......

我笑了笑对警服大姐说:“算了算了,消消气,她都已经走了,听不到了。”我看了看她后面墙上的几个大字,又说:“咱们不是为人民服务

此时警服大姐一脸的鄙夷,说道:“我是为人民服务,但我不为刁民服务!”

我忽然有些害怕,噤若寒蝉。

故事插播完了,继续讲这个妈妈的感慨。

妈妈想着利益他人,发光发热,但她不愿意替女儿热一下饭,儿子不领情且抱怨,她生气了就会揪他耳朵。你看,当一个人被情绪控制时,内心那一点善念根本顶不住。以后这个妈妈在公益组织服务陌生人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受了委屈,会有什么反应呢?或许会转身离开,丢下一句:“我是来做公益的,不是来受气的!”这都是正常反应,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修行的人,有这些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就算了解过修行的人,一旦被情绪控制,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无比地羡慕出家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这个妈妈发表了感慨,说羡慕出家人,她也跟我提过,自己有过出家的念头。此时的妈妈,觉得出家了,就可以打破所谓的亲情世俗的牢笼了。看到这里,我只有长叹一声。她根本没明白,真正的牢笼,并不在外面,而在她心里;真正的牢笼,并非由亲情和世俗制造,而是她自己编织的。算了,不讲了!

4

案例分析完了。案例的文字内容,我除了做了简单的排版,修改几个错别字之外,保持原貌,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若真的用来修行,也定能让人受益匪浅!

果真人生处处是修行,七哥诚不我欺!

【七哥闲谈】

日更第四天,一不小心写了4000多字,这么下去会不会日更过完呢?求月票:)

我偶尔也会点评必经之路同学的作业,不过这么详细且不留情面地点评,很少有。我和那个妈妈反复确认过,她受得了我才敢发出来。必经之路的“必”字,就是心上一把刀。要真想踏上修行之路,就要敢于“在心上下刀”,这就是修行的必经之路。

推荐几篇文章吧:

我教人如何赚钱,但他不信

我师兄实在太厉害了

一次关于如何教育女儿的争吵

变得勇敢一点

好了,明天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本站网管,谢谢。

合作